2.1地理位置
本项目建于白银市白银区城区东南郊,白银区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西部,黄河上游中段,是白银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和甘肃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素以“铜城”闻名遐迩。辖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03°53′~104°14′、北纬36°14′~36°47′之间。西与兰州市皋兰县接壤;南临黄河,与榆中县青城乡及靖远县平堡乡隔河相望;东与靖远县刘川乡毗邻;北与景泰县中泉乡为界。辖区东西长约47km,南北宽约60km,总面积1372km2,位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的东北,相距约69km。地理位置见图2-1。
2.2自然环境简况
2.2.1地形、地貌概况
白银区城区坐落在郝家川盆地内,盆地面积近100km2,海拔1670~1750m。城区地形东西开阔,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坡度在1.2~1.5%之间。城区所处的白银盆地属于剥蚀堆积地貌,地势较平坦,相对高差一般在10~50m之间。
2.2.2地质概况
评价区内地层结构主要由第三纪、三迭纪紫红色砂砾岩、砂岩、页岩和第四纪洪冲积层组成,北部为以奥陶纪火山岩、碎屑岩为主组成的构造剥蚀山。
2.2.3水文状况
黄河是白银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全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绝大部分取自黄河,同时也是白银区唯一的纳污河流。黄河白银段多年平均流量为1526.60m3/s,黄河距市区约25km。黄河流经全市214km,流域面积14710km2。白银市水资源总量387.1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386.19亿m3,主要由黄河水系及其支流祖厉河水系构成。
白银区地下水资源比较贫乏,资源总量2081万m3,可开发量为180.80万m3。境内地下含水层为第四纪半胶结砂岩及松散碎石层潜水,主要分布在河谷中,含水层厚度1.74~4.7m。地下水多潜流于地下,仅少量沿地形出露于沟谷,形成泉水或地表径流,汇入黄河。地下水类型可分为黄河谷地潜水、丘陵区沟谷潜水、基岩裂隙水及第三系深层水,以干燥低山基岩裂隙潜水为主,其水量微弱,矿化度中等。市区南部因上游灌溉而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位升高,其他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深,加之无开采利用价值,故地下水未开采。
2.2.4气候特征
白银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靠近腾格里沙漠,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日照充足,干旱多风沙,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平均气温低,且温差大,霜期长,据白银市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统计,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多年平均气温 8.9℃
最热月平均气温 23.1℃
最冷月平均气温 -6.5℃
多年平均气压 828hpa
夏季平均气压 824.2hpa
冬季平均气压 830.6hpa
多年平均降雨量 205.6mm
日最大降雨量 43.00mm
多年平均蒸发量 2064.26mm
年主导风向 北—东北风(风频9.3%)
多年平均风速 1.7m/s
静风频率 29.7%
2.2.5土壤植被
由于地貌和地势倾斜特点,微地貌变化复杂,白银区的土壤种类和分布有所不同,主要以大白土为主,其次是胶土和沙土,山梁多是裸露的岩砂石。
受干旱气候条件的限制,区内自然植被稀少,四周低山零星生长着一些耐旱植被,如艾蒿、针茅、锦鸡儿等。在城区,由于城建园林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的绿化建设,公路两旁种植了行道树、绿蓠和草坪,政府启动了围绕城区500m宽、50km长、总面积约5万亩的城区环境大绿化工程,重点在狄家台、上孤沟、下孤沟、楼房沟、吊地沟西等地段实施绿化。现已完成造林4000余亩,栽植各类苗木50余万株;白银公司冶炼厂、选矿厂种植了防护林带。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1%。
2.2.6地震烈度
根据历史上地震对白银地区的破坏程度及国家有关地震危险烈度的行政区划分,白银市地震办于1996年5月将白银市地震烈度划为7度区,故本工程建筑物应按7级以上地震进行设防。
白银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种有铜、铅、锌、钴、金、银、锰和石灰石、石英石、长石、芒硝、沸石、麦饭石等30多种。
2.3社会环境概况
2.3.1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
白银区是白银市政府所在地,也是白银市政治、经济、文化、科研和商业中心。白银区现辖王岘、强湾、武川3乡、四龙、水川2镇和人民路、公园路、工农路、四龙路、纺织路(已改名为北京路)5街道,有45个行政村,31个社区。
据统计,201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总户数达95252户,总人口为287097人;出生人口2030人,出生率为7.09‰;死亡人口845人,死亡率2.95‰;自然增长率4.14‰。
白银区是汉族聚居、少数民族散杂居的地区,有汉、回、满、蒙、土家、苗等22个民族,除汉族以外的21个少数民族人口近五千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73%。
2.3.2交通
白银区交通极为便利。南邻兰州,北通宁夏、内蒙,西经河西走廊直达新疆,东连陇东。包兰铁路贯穿境内,2条国家级公路(国道109线,白兰高速公路紧临城市的南侧,兰州—银川高速公路也全线贯通)、2条省级公路和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2.3.3文物
评价区无风景名胜及文物保护区。
2.3.4工农业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年末全区及区以下工业增加值为83508万元,比上年增长2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比上年增加3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0586万元,增长28.1%,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7.3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1%;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2.0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42922万元,增长26.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增加值中,集体工业增加值9.2万元,下降34.2%;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7358万元,增长76.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8836.5万元,增长19.9%;私营工业3621.5万元,增长39.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760.7万元,比上年下降1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3621.5万元,增长39.2%。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业投入不断加大,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5386万元,增长7%。其中,农业总产值39310万元,林业总产值833万元,牧业总产值13444万元,渔业总产值593万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1206万元,分别增长6.82%、13.8%、6.34%、4%和18.58%。